內容
摘要
1、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政策及趨勢
2、工程監理行業和人員的現狀
3、監理咨詢企業和人員的轉型、升級
正文
1?
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政策及趨勢
1.1監理咨詢企業和人員的轉型、升級
①《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 號);
②《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工作的通知》(建市〔2017〕101 號);
③《四川省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工作方案》川建發[2017]11 號;
④《關于征求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和建設工程咨詢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建市監函(2018)9 號;
⑤《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投資規〔2019〕515 號)。
1.2全過程工程咨詢的發展趨勢
從《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 號)發文開始,國家層面選擇北京等 8 省(市)以及中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等 40 家企業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最近幾年從國家到地方相繼發布推進全過程咨詢落地的各項政策文件,截至目前,近 20 個省份已開展了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工作,試點企業數千家。
據筆者了解:全咨(全過程工程咨詢簡稱,下同)發展及落地項目逐年增多, 北京、上海及江蘇、浙江、廣東等東部南部省市落地全咨項目比西部、北部等省市更多、發展更熱,全咨總體趨勢向前發展明顯,在 2020 年連西部的西藏、寧夏也實現了全咨項目的零突破。
由此可見全咨這幾年正加快發展,其原因在于改革開放 40 年來我國工程行業已從粗放式增長逐漸改變為集約式發展。而適應粗放式發展而形成的 “小散亂”和“碎片化”的工程咨詢行業,與集約式發展對項目決策、工程建設、項目運營過程中的綜合性、跨階段、一體化的咨詢服務需求矛盾日益突出,需要重點培育發展投資決策綜合性咨詢和工程建設全過程咨詢來解決,并全面提升工程行業的投資效益、工程建設質量和運營效率、推動高質量發展。
2?
工程監理行業和人員的現狀
2.1 工程監理行業的現狀
2.1.1 監理范圍過于局限性
①目前國內監理未在決策、設計階段介入,監理工作僅局限在施工階段: 國內監理工作一般僅限于工程建設項目的施工階段,監理人員接受委托后,工程馬上開工,造成監理人員邊干邊熟悉情況,對工程并未深入的掌控和熟悉,尤其大型建設項目,因規模較大、技術復雜程度相對較高,戰線較長,影響因素很多,導致監理深度不足。
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建設單位認為監理僅是以“質量監理為主”: 目前大多數建設單位在聘請了監理企業以后,對監理卻是不放權,認為工程建設中的監理工程師也就是質量檢驗員,工程監理成為業主單位聘請的工程質量監督旁站人員,有些業主單位甚至認為聘請工程監理純粹是為了滿足國家法規的要求,是應付上級政策的對策。
2.1.2 監理行業競爭大、取費低、人才基礎薄弱、數字化低
①監理取費越來越低,市場惡性競爭越來越大:自從工程監理制度實施以來,對監理費的收取逐年呈下降趨勢。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要取得競爭的勝利,最有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壓價”——以比監理工程國家要求的取費標準低得多的點數取費。而這樣的取費根本無法維持一家正常監理企業的所有運營費用。過低的監理取費,嚴重影響了監理工作質量,使工程監理企業無法吸引高素質的監理人才,造成監理人才流失,企業缺乏發展后勁,嚴重制約著監理行業的發展。
②監理行業人才基礎薄弱、整體素質不高、智能建造數字化低:監理事業需要高智商的復合型人才,需要具有知識、技能、協調管理能力的通才。然而過低的監理費對工程監理行業的發展和監理人員素質的提高造成了極為不良的影響,具有高學歷、高職稱、高水平和高管理能力的人才不愿意到監理行業來。從而大量聘用剛畢業的,沒有什么實際工作經驗的學生從事監理工作,或者聘請一些老同志擔任實際監理工作——使我們現階段的監理隊伍形成老少兩極分化的現象。導致監理人員的整體技術實力很難與大中型建筑、安裝施工公司抗衡,使得監理人員說話不硬、底氣不足。
近幾年建筑行業的數字化應用越來越頻繁,尤其是基于“BIM”的數字城市智造,設計單位、造價單位、施工單位已經較多的采用“BIM”數字技術進行設計、預算、施工的項目實際建設。而監理單位在數字化這塊比較滯后,行業普及“BIM”技術率低、很少使用“BIM”進行工程管理,還是被動式的程序性、見證性對項目管理,對數字化智能建造技術的研究和投入較少。
2.2 工程監理人員的現狀
2.2.1 監理行業優秀人才流入較少、監理人員技術水平和素質不高
①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優秀的高校畢業生較少流入監理行業,因為考研、設計院、業主單位、國有大型施工單位是他們的主要流向。導致監理行業的從業人員大專、職校生較多,在人才起點上就比設計院、業主單位、國有大型施工單位低。
②對從業人員的培育不足,尤其是監理單位技術專家少、內部的“傳、幫、帶” 缺乏,本來流入監理行業的人員學歷不高,又不能在企業和項目較快的累積技術、知識,導致人員技術水平低、技術權威性不足,被設計、大中型施工單位輕視。有些監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欠缺、思想素質低,在監理過程中不能依法辦事,“吃、拿、卡、要、報”以權謀私,嚴重影響和工程質量和監理公司、行業的聲譽。
2.2.2 監理人員對知識積累和提升、數字化新技術學習的主動性低
目前很多監理人員,對技術的認知僅僅是以看懂圖紙、施工及驗收規范強制標準,不愿意積極主動對更深的設計、造價、施工、數字化新技術等知識學習積累,有些人員干上幾年認為看懂圖紙、熟悉監理程序后對監理工作失去興趣,覺得監理工作既枯燥乏味又讓人身心疲憊,在監理工作中少作為、不作為、無作為或者監理不到位。不努力向設計、數字化等方面提升自我知識、技術能力,不懂設計意圖、建筑整體的功能和業主的需求,僅僅談論鋼筋制安、砼澆筑等細部質量問題,不能優化圖紙、施工方案,不能為業主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導致得不到業主、設計、施工等各方心悅誠服的認可。
3?
監理咨詢企業和人員的轉型、升級
3.1 監理咨詢企業的轉型和升級
3.1.1 全過程咨詢已試行的模式
目前全過程咨詢試行模式為 1+N+X,其中“1”即項目管理、“N”:即全咨單位自行實施專項咨詢、“+”:即平臺(標準化、數據化、智能化)、“X”:即自行實施的專項服務之外的專項服務;根據近幾年發布的全咨招標和項目實施中所含各項咨詢業務的統計情況,看出大多數項目業主比較傾向于全過程項目管理+工程監理+全過程造價咨詢或三項業務兩兩組合模式,即: “1=全過程咨詢項目管理,N=3(招標代理+全過程造價咨詢+工程監理)X=3(投資咨詢和勘察、設計)”,也有一部分業主采取工程勘察設計與上述“N”三項業務組合模式、或只采用“監理+造價咨詢”組合或與其他專項咨詢業務相組合+“業主自管”。
3.1.2 監理咨詢企業的轉型和升級
①不忘初心、重塑信任,回歸專業與價值
摒棄程序性、見證式的監理工作思想,尤其是對機械的聽業主話、完成資料簽字就等于完成監理工作思維進行反思及轉變;因為監理制度從國外引進, 是希望為建設單位提供高智能技術服務,解決從設計到施工的各種專業問題, 達到減低投資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等目標。但實際操作中,監理單位因市場低價競標、人員技術不強,不能樹立技術權威,往往只是在最后的工程資料上面簽字就行了,導致業主單位認為監理的作用與其付出代價不值,很多情況下是鑒于國家的強制性規定才不得不聘請監理企業。而現在推行的全過程咨詢,更是智庫的集合,只有復合型、高智能的知識體系人才,才能對設計方案評審及優化、項目風險控制及概算限額、項目實施期的進度和質量及投資管理等工作進行有效分析及管控,為業主真正創造價值并成為業主自發需求,實現真正的市場需要,這樣不但收費可以提高,且讓業主覺得物超所值。因此監理企業應不忘初心、回歸專業能力,從技術水平的提高做起,注重價值創造。
②監理企業轉型以監理+造價咨詢+招標代理為試點
投資咨詢、勘察、設計、招標代理、造價咨詢、工程監理為全咨工作的 6 個面,而全咨的核心在于一體化、全周期的管理實現項目投資效益的最大化, 但現實是國內目前沒有包含上述 6 個專業的綜合性全咨公司,而是各自獨立的專業公司,且各個獨立公司組織的聯合體,只是將傳統模式下咨詢各方在項目中的業務和工作關系進行簡單的加和,利益分配和責任承擔不明確,相關利益主體多從自身視角開展業務,依然存在各自為戰、目標不一、信息不暢等情況。為打破企業間壁壘,根據現在的市場情況,筆者建議先從監理、造價咨詢、招標代理等單位通過企業合并進行試點,因為整合后的資源將形成以下優勢:
可在項目立項后進行概算分析:基于建筑數據庫,展示出類似已完成項目的投資和項目完成后的實際功能、效果,采用技術經濟指標分析,在項目立項、初案設計等方面,更早讓業主清晰了解項目的投資、收益對比,便于業主決策。
可提前對設計方案進行可施工性分析:優化設計方案使設計便于施工,提前解決設計施工難題、科學合理的“標段劃分”及風險預控,避免項目實施階段產生過多的設計變更、調價等導致項目成本增加及工期延誤。
合理分析項目施工難度,使項目管理成功:合理擇優的“承包模式”、編制切實可行的“合同條款”,制定項目管理三大目標“進度(即項目總進度計劃、單項或單位工程工作節點和難點、施工流水節拍的安排與調度)、投資(即變更、調價、索賠、支付、結算)、質量(即關鍵施工工藝) ”的針對性內部管控制度和風險預控方案,制定合理的竣工驗收計劃、運營及維修制度,保證項目在限定成本下按期完工及投入運營。
綜上所述,在全咨推進的趨勢下,以前“專而不全” 、“多小散”的服務模式已逐漸不適用,監理企業可以與造價、招標代理形成一體化服務,健全前期階段的咨詢工程服務,避免工期失去控制、成本預算超出范圍、工程質量得不到保障,使得項目的投資節約、功能優化,為業主創造價值。
③全咨趨勢下監理企業的數字化升級
采用云技術,將程序性、見證式的重復工作數字化:對于簡單、重復的隱蔽資料、見證送樣、材料報審等工作,采用云技術并按總進度計劃進行目標分拆,建成數字化預警及采集系統,形成檢驗批隱蔽驗收、材料進場、見證送樣、等時間預控制度,按進度日期到時自動提醒及安排監理人員完成工作,并進行現場采集錄入。可有效提高監理工作效率、并防止資料遺失。
建立專業知識庫、培訓云課堂及組織專家網上講課:將法律法規、規范圖集、重大工程的施工技術等存儲到專業知識數據庫,可以用手機查詢及翻閱,便于人員隨時隨地學習。建立云課堂制度,讓參與人員學習后進行考試,便于掌握人員的技術程度、遴選優秀人才。組織專家網上講課,提升人員的整體水平、及技術的權威度,能夠硬氣的面對設計、大中型施工單位的各技術人員, 讓業主單位對技術服務滿意。
建立“BIM”智能建造技術數據庫:收集國內各重大工程、標桿建筑項目、及企業自身完成的項目等投資經濟、施工技術、管理措施的指標數據,采用“BIM”技術,建立可視化的模型,讓業主在項目前期階段就對類似項目的投資、功能、收益清晰明了。造價咨詢方面:可建立供應商的品牌、價格數據庫, 制作企業定額,項目實施期管理方面:可建立風險、成本、質量、進度管控措施數據庫,讓業主對采用咨詢服務而產生的成本節約、工期優化數據一目了然, 對技術咨詢服務心悅誠服、物有所值。
3.2 監理人員的轉型、升級
提升職業道德,轉型為高智能、復合型人才:面對全咨的發展趨勢,監理人員要想轉型,首先提升自我的職業道德,禁止以權謀私、侵害業主利益;其次努力學習、優化知識結構、分析重大工程的管理措施及施工技術,將技術水平向專家及權威靠近,成為高智能的人才;再次向造價、設計行業延伸學習, 掌握上述專業的關鍵知識,能夠綜合的對設計方案評審、項目成本及功能對比分析,向業主進行設計優化、成本節約,真正創造服務的價值。
提升“BIM”數字技術:目前數字化城市、智慧建筑發展形勢如火如荼,為了更直觀、更有效率的為項目建設提供全咨服務,監理人員在向全咨轉型時, 還得同步提升數字技術,尤其是“BIM”技術。因為該技術能直觀的展示項目的效果、可視化的分析項目建設的重難點,所以能更高效的與不同業主溝通工程項目,便于業主對投資、收益作出決策。
結語
conclusion
”
全咨在國內還處于發展階段,從國家的政策發文來看,對于以前的松散化、碎片化的投資咨詢、勘察、設計、招標代理、造價咨詢、工程監理服務正在進行一場變更,處在此變革時期對各企業和從業人員來說都是機遇與挑戰共存,工程行業粗放式發展的高峰已過,行業需要高智能、復合型、數字化的企業及人才來進行集約式發展的推進,因此不論企業和個人都應該向高智能、復合型、數字化提升。
主要參考資料:《全咨總論》尹貽林;《全過程工程咨詢現狀和發展創新趨勢分析》筑龍研究院皮德江;《監理行業的現狀和發展》土木工程網,2016.08.09;《淺談監理行業的現狀和發展》233 網校,2008.2.19。